20160520

書摘之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 By 吳曉樂


P.284
「妳以為沒有對小孩動手動腳,就是好父母了?非得身上臉上有個瘀青傷痕什麼的,才能代表小孩受傷了嗎?妳真是自以為是,妳以為妳對我的諸多控制,不算是傷害嗎?」


P.299
小孩不是滿足家長欲望、想像的容器,或者是載體。

也不是黏土,任由家長恣意妄為地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。
矯情一點說吧!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,他們屬於自己,不是家長或任何人的所有物。


P.305 ~ P.306
有些人就是不適合走入婚姻,或者為人父母。但在二、三十年前,一般人不會想得這麼遠,他們覺得只要孩子生下來,把孩子帶來人世間的男女自然能勝任父母的角色,這實在是很天真的幻想。


P.323
每個人,都在等待誰來傾聽。唯有他的言論得到傾聽、得到尊重,我們才得已反過來要求他也傾聽我們,尊重我們的言論。


P.323 ~ P.324
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,門關上之後,在旁人看不到的空間之中,家庭成員要怎麼相待,會影響到這些成員的思維,門一打開,這些成員走了出去,也可能以類似的邏輯與社會上其他成員互動,之後他們又各自與其他成員互動……環環相扣,有如核分裂一般,最終產生極大的能量。


P.324
可是,問題不僅止於父母,寫下這些故事,不是為了抨擊父母的是非,或者把所有亂象打包成一團歸因在父母身上。在我與家長接觸的經驗中,很多時候我可以看見他們的無助,他們被眾多輿論給干擾到無法做出決定,四面八方的壓力在敦促他們成為更積極的父母。

今日,這個島上多一道聲音,鼓勵父母教養出成功完美的小孩,就有一對父母可能走上壓迫自己小孩的道路;多一則新聞,把小孩的成敗完全歸於父母教養的好壞,同時也可能誕生一個以極端方式控管子女的家長。我們常言,小孩是獨立的個體,有時,我會想,反過來,父母可以說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嗎?有沒有一個可能是,我們的社會把「親」與「子」綁得太緊了?在怪獸家長的背後,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、害怕犯錯的人啊。


P.324 ~ P.325
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,是期待我們去凝視一個初衷,靜下來,好好想想,把小孩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。像是〈一脈不相乘〉中的茉莉所言,事件的最初,我們要的只是孩子健康、快樂,最後我們的期待卻無限制地擴張了開來,於是傷害就無可避免,我們也失去了最初凝視孩子的初衷,曾經在某個時刻,我們光是觸摸小孩柔軟的掌心就滿足不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也感謝,一起來打屁哈啦,不必感到害羞噢 ///// !